潮评赛丨小米汽车事故车门打不开,真正的好车是能“保命”

Connor 欧意网APP 2025-10-16 6 0

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汪菡清

潮评赛丨小米汽车事故车门打不开,真正的好车是能“保命”

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一辆疑似小米SU7的车辆在碰撞后燃起大火,多名路人奋力救援却无法打开车门,最终驾驶员不幸遇难。据官方通报,当事人邓某某驾驶车辆在通过天府五街路口进入天府大道南段后,与前方同向小型轿车发生碰撞,随后越过道路中央绿化带,起火燃烧。事故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涉事两车不同程度受损。

关于此次事故,截至发稿为止,当地交管部门工作人员回应称他们将依法依规处置该事故,具体伤亡情况不便透露,涉事汽车品牌不便透露。小米汽车也未作出正面回应,但是社交平台已经引发了非常高的关注度和讨论。

这次事故将小米SU7的门把手设计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小米SU7采用的是半隐藏式门把手。根据雷军此前介绍,小米SU7的半隐藏式门把手“采用固定式设计,通过按压内部微动开关实现电动解锁,无需物理抬起就能开门”。也就是说,这种门把手本质上仍是电控开关,而非传统的机械结构。在正常状况下,这种设计或许无伤大雅,但在因碰撞导致车辆断电的紧急情况下,却可能成为致命的缺陷。

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陷入一场“性能竞赛”,百公里加速时间不断被刷新,续航里程数字节节攀升,智能化功能日新月异。但在这场竞赛中,一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反而被忽视或弱化。但再强大的性能,若不能与相匹配的安全设计共存,便如同没有安全网的高空表演。汽车设计是应该追求极致的性能参数,还是将安全摆在首位?当车企将“最快加速”作为营销亮点时,是否也应该将“最安全逃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的科技进步,不应只体现在让车跑得更快,更应体现在让车上的人更安全。

在智能汽车时代,驾驶者和车企都应将驾驶安全放在第一位。一方面,驾驶者必须认识到,拥有高性能车辆不等于拥有匹配的驾驶技能。调查显示,该驾驶员在行驶时可能存在严重超速且有酒驾的嫌疑,这本身已经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其自身行为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车企在追求产品差异化和科技感的同时,必须将安全设计作为不可妥协的底线。半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在提升美观度和降低风阻的同时,更应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可靠性。

任何科技的发展,如果最终不能服务于生命的尊严与安全,那么它的光芒终将黯淡。在性能与安全的天平上,我们需要的不是极致的倾斜,而是谨慎的平衡。同时,每一个驾驶员也应该提升自己安全驾驶的意识,重视交通安全和自己的生命安全。

(作者系浙大城市学院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