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家文物局认定,“昆仑石刻”是秦代刻的: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Connor 欧意全球站 2025-09-15 1 0

重磅!国家文物局认定,“昆仑石刻”是秦代刻的: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日前,考古人员在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扎陵湖北岸的尕日塘坡地2号陡坎左下方发现一处重要石刻(又被学术界称为“昆仑石刻”),国家文物局迅速组织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调查研判。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介绍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

国家文物局经审慎研究,认定该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重磅!国家文物局认定,“昆仑石刻”是秦代刻的: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刻石基本信息

刻石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地处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2号陡坎左下方,距湖岸约200米,海拔4306米。文字刻凿壁面总长82厘米,最宽处33厘米,刻字区面积约0.16平方米,距地面约19厘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文字风格属秦篆,保存较完整的文字信息为“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

科学分析研判 排除近期新刻可能

展开全文

经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刻石文字可见明显凿刻痕迹,采用平口工具刻制,符合时代特征。经矿物和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均含有风化次生矿物,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了近期新刻可能。

“尕日塘秦刻石” 矗立河源 补史之缺意义重大

“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刻石与扎陵湖关联形成文化景观,整体保存基本完好,文字多数清晰可辨,因刻石中年月日俱全,不见于文献记载,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视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管理

鉴于尕日塘秦刻石的重要价值,国家文物局指导青海省文物行政部门,已将刻石核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视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管理。并将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中予以重点关注。

详见此前每经报道:独家:玛多县当地有牧民称40年前就曾看见“昆仑石刻”,是否“秦始皇遣使采药”遗迹,尚需国家权威部门认定

牧民称40年前就发现了就在他家牧场内

七月的青海玛多县扎陵湖畔,10℃的冷风,裹挟着海拔4300米的凛冽,却吹不冷湖边一块刻字岩石搅动的滚烫争议。

此前,“秦代遗存”的论断与“今人伪刻”的质疑激烈碰撞。每经记者曾就此展开调查。虽在盛夏时分,但进入青海省东南部,从踏上果洛藏族自治州(简称果洛州)的土地开始,清冷的风便从稀薄的空气中扑面而来,提醒着记者这里的特殊环境。

重磅!国家文物局认定,“昆仑石刻”是秦代刻的: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雪域高原”果洛藏族自治州山上夏天仍有积雪每经记者 张文瑜 摄

这里人烟稀少,极端的自然环境,对人的体力和耐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每经记者刚到果洛州,就已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胸闷气短,心率飙升到160次/分,心脏疼得难以呼吸,24小时去医院吸了两次氧才稍好点。再加上州上相关人士称“昆仑石刻”已被保护起来,不允许常人进入该地区,每经记者只好暂时撤回西宁。

“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有一位名叫多杰南杰的牧民告诉我,该石刻的位置就在他常年放牧的‘地盘’上。大约在三四十年前,他就见到过。但因当时其年纪较小,且不懂汉语,就没有重视这件事。”6月24日,玛多县副县级驻寺指导员、玛多山水文化研究员华旦通过电话告诉每经记者,他本人曾于2016年听说过这处石刻,并在2019年亲眼见到,“第一眼看到时,我就很震撼,根本没想到,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见到文字。”华旦表示,他当时认出了上面的“皇”字。

7月7日晚,在华旦的帮助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视频独家采访了多杰南杰。

多杰南杰今年58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放牧,直至2011年搬到了玛多县城居住,目前一家6口人主要靠经营民族服饰商店为生。

“80年代初,我们一家人(13个兄弟姐妹)都居住在距离‘昆仑石刻’2公里左右的地方。我从七八岁时开始放牧,大约在1986年左右,包括石刻所在地的30万亩草场就划分给了我们家。”多杰南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此石刻所在区域便是其兄妹13个人的“地盘”。

据多杰南杰、华旦讲述,虽然玛多县草场面积大,但草质肥沃的地方有限。所以,靠近扎陵湖的草地,是多杰南杰最常放牧的地方,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家最多时有3000多只羊。

“我最早看到石刻,大约是在1986年的某一天,但当时并不知道上面书写的是文字。”多杰南杰认为,在他之前应该也有人见到过石刻。

感谢康巴卫视藏文高级译审益西彭措对本文藏语翻译提供指导

在后面放牧的20多年里,多杰南杰经过石刻所在地时,还会去瞧上几眼,所以,当今年6月“昆仑石刻”引发广泛关注,照片在网络上频频流传后,多杰南杰立刻认了出来,这正是那些年自己见过的那块石头。

记者了解到,2001年11月,多杰南杰与兄弟姐妹的草场正式分开。据其介绍,他独自拿到了包含“昆仑石刻”在内的14万亩草场承包证。2011年至今,这块草场交由多杰南杰的儿子、侄子两户人使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