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出行!南京跑出了科技独角兽
六年的时间可以发生哪些变化?六年时间可以使作为古都的南京向“新”发展,锚定产业强市目标,统筹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主承载区,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培育行业标杆。
同样,六年时间可以使网约车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合规发展,从“一超多强”走向“格局重塑”,也可以让一家互联网平台从初创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2024年6月,长城战略咨询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显示,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3出行”)估值已达到58亿美元,是南京估值最大的独角兽企业;同年9月,“2024年江苏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发布,其中,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6家,T3出行在名单中,并且其估值在众多新技术领域前沿企业中位居前列。
公开资料显示,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
行至2025年,六年间,T3出行已经从行业新秀发展到注册用户超2.2亿的头部企业,并向自动驾驶、大模型等领域继续前进。“T3出行从入局时就明确,不只是网约车,我们要做智慧出行领域的领军企业。”T3出行CEO崔大勇表示。
这不禁让人追问:南京为何能跑出这样一家兼具规模与技术的科技独角兽企业?答案或许藏在其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对城市生态的深耕,以及与南京打造“智慧城市”的同频共振之中。
从“破局者”到“行业头部”
从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T3出行入局的时间算不上早。
2019年3月,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大央企联合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在南京签订合资协议,总投资近100亿元成立T3出行。
彼时,滴滴出行早已与优步中国合并,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高德、百度等聚合平台,以及美团、曹操出行等新旧势力已经强势入局,网约车市场进入“混战”。
展开全文
即便如此,“后来者”依然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2021年,T3出行获得由中信联合体领投的A轮77亿元融资,成为自2018年以来网约车企业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2023年,洪泰基金宣布,T3出行获得由洪泰基金等机构投资的数亿元A+轮融资。
连年上涨的市场份额是T3出行立足于资本市场的底气,也是独角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T3出行披露数据显示,2019年末,T3出行进驻6座城市,注册用户数突破320万,2022年末就已实现进驻城市突破100座,注册用户数破亿。2024年末,T3出行已经覆盖超过150座城市,拥有注册用户超过2.2亿,在全国独立出行平台中,公司订单规模位居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从用户端来看,T3出行正获得更多年轻用户的青睐。T3出行发布的2024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用户异地出行订单中,00后群体占比高达41%。显然,这一群体正在成为T3出行用户增长的主力。随着00后群体在消费市场的话语权逐渐加大,T3出行市场份额的成长性也逐渐体现出来。
在崔大勇看来,基于庞大的用户规模,在未来智慧出行的场景下,出行生态圈衍生业务的赛道将成为T3出行第二增长曲线。
在他的视角中,作为一家平台型企业,T3出行对接司机和用户在充电、加油、维修维保、车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链接了数千家合作伙伴。这将是T3出行拓展出行生态圈的基础和底气。
如今,T3出行联手产业链合作伙伴,打造一站式充电服务、一站式维修维保、一站式车生活三大平台。“依托三大平台,我们逐渐搭建起一站式服务链,服务用户已突破百万。接下来,在未来智慧出行的场景下,围绕司机和用户服务需求,T3出行将不断构建创新服务场景。”崔大勇表示。
自动驾驶与大模型奠定竞争力
若说规模是T3出行的表象,技术则是其成为独角兽的内核。崔大勇曾表示:“网约车行业头部效应日益凸显,想要进入决赛的平台,必须满足坚持合规运营、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建立生态圈、拥有智能化能力等四个条件。”
满足了前三个条件的T3出行同样将目光放在了智能化的探索上。其一就是大模型。与传统的算法技术相比,大模型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更高的算法精度,可以更好地应对出行行业复杂多变的场景和需求。
自2023年起,T3出行联手中国电信打造了国内出行行业首个生态大模型,并先后通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目前已应用于司乘服务、智能调度和安全保障这三大场景。
因此,在T3出行的视角里,T3出行在网约车阶段积累的产品技术和运营能力,能够快速地平移到自动驾驶中。
如今,作为首批布局自动驾驶的出行平台,T3出行不仅组建了国内首个自动驾驶生态运营联盟——鳌头联盟,在苏州进行了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开运营,还获颁南京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管理模式。
“T3出行在技术上的沉淀让市场和行业看到了出行平台从‘流量生意’蜕变为‘技术驱动生态’的长期价值,也让其拥有了独有的核心技术和独特的竞争优势。”业内人士认为。
“智慧土壤”与独角兽双向奔赴
作为生长于南京的独角兽,T3出行的发展轨迹与南京的城市战略深度耦合。T3出行走过的六年不只是科技企业的成长史,更是一座城市以创新生态激活产业变革的缩影。
崔大勇介绍,南京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陆续入选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一批与智能网联汽车密切相关的试点,集聚了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优质企业,形成了全链条产业生态。与此同时,近年来,南京也一直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探索者和践行者。
这为T3出行提供了“智慧”的土壤——建设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为T3出行提供了技术试验场与数据资源池,并为双方提供了共振共赢的可能性。
在崔大勇看来,出行企业可充分发挥自身积累的大数据等优势,通过产品、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和突破,推动新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应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示范应用。
于是,2023年,T3出行与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签署协议,双方紧紧围绕智慧出行和城市治理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城市数字治理的南京范例。
以城市数字化治理为风向标,T3出行推出基于网约车场景的智慧出行平台,打通了“人—车—路—云—城”出行要素,在全域补盲、智慧巡游、数据赋能、守护出行安全等四个场景落地应用,助推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智慧化。
在业内看来,通过与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安全完善的数据共享和管理体系,把双方数据更有效地利用起来,有助于促进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打造多方共建共赢的生态圈,持续赋能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而这种“企业技术赋能城市,城市生态反哺企业”的共生模式,既是南京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也是这座城市培育独角兽企业的独特密码。
今年以来,这座人文与科技交融的城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制定有“南京味”的营商政策、提供有“获得感”的营商服务、形成有“认可度”的营商体验。今年3月,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交通运输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惠企便民相关举措,包含六大方面30项举措的“服务包”,其中包括提请修改相关的管理办法,取消关于网约车驾驶员的户籍或居住证的规定,积极研究推进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省内互认。
“除此之外,在公司发展各个阶段,南京市、江宁区都给予了全方位支持。比如,T3出行总部所在地江宁区提供了人才、办公场地等方面支持;2024年9月,南京商务局组织香港企业家代表团,到T3出行考察,围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合作方向开展洽谈对接。”崔大勇表示,“南京市、江宁区积极倾听企业心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T3出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信心十足,也让政企发展走向良性循环——南京以制度创新释放企业活力,T3出行通过技术反哺推动城市治理升级。在城市与企业之间相互成就中,独角兽企业的崛起不再是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答案,也是可复制、可参考的宝贵经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