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出来的癌症?专家提醒:高危人群需早筛早诊

Connor 欧意网APP 2025-04-21 3 0

中国是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潮汕地区更是国内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作为癌症中的“隐形杀手”,食管癌早期和癌前病变期往往无症状,等到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检查时经常已是中晚期。

日常生活中哪些习惯会导致食管癌?为何潮汕地区食管癌发病率较高?早诊早治的治愈率能提高多少?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南方+汕头医疗频道采访到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医务科科长伍方财和检验科学科带头人许镒洧,揭开这个食管癌的神秘面纱。

“烫”出来的癌症?专家提醒:高危人群需早筛早诊

癌症中的“隐形杀手”

伍方财介绍,食管癌发病地域分布有明显差异,典型食管癌高发地区包括太行山脉附近区域的河南、河北等地,江苏苏北、四川南充和盐亭,以及闽粤交界的潮汕和闽南等地。

潮汕地区为何食管癌发病率高发?据伍方财医生介绍,这跟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分不开。考古资料显示,多数潮汕人在历史上就是向南迁徙的河南人后裔,这可能是潮汕地区食道癌高发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潮汕人喜欢喝滚烫的工夫茶,吃热白粥和腌制食品,长期高温刺激和亚硝酸盐摄入增加了食管癌风险。

“食管癌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就算有也不是特异性的症状,比如进食时出现一过性的异物感或食物滞留感、胸骨后稍感不适等,市民一般容易忽略。”伍方财表示,往往到了食管癌中晚期,患者在吃东西时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梗阻感。

伍方财表示,很多患者经常都是等到吃不下了才来,“有的患者甚至吃干饭吃不下就吃稀饭,稀饭吃不下了就喝流质,等到喝流质喝不下才来,那时候大部分已经到晚期了。”据初步调查统计,汕头市各大医院确诊的食管癌患者接近90%都属于中晚期。

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超九成

市民防治食管癌,除了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外,早筛早诊是关键。据了解,上消化道癌(含食管癌,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五大癌种之一。伍方财介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大约40%甚至更低;但如果早发现早诊治,这个数字可提升到90%以上;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切除的浅表性食管癌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甚至可以达99%。

展开全文

许镒洧介绍,在开展胃镜筛查过程中,诸如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可以被发现,在这一阶段提前干预的话就不会变成癌症。“在潮汕地区,目前做100例胃镜筛查一般可发现3—5例癌前病变,虽然数量不大,但这对于食管癌等上消化道癌的综合防治意义重大。”

“烫”出来的癌症?专家提醒:高危人群需早筛早诊

近年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在食管癌早筛早诊方面持续发力,2022年7月,“汕头市南澳县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基地”成立,成为全省唯一一个食管癌筛查基地。同年10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食管癌综合防治研究中心成立,先后参加了多项食管癌筛查相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年4月,该院开始承担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正式成为目前全省唯一的全国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单位。

“烫”出来的癌症?专家提醒:高危人群需早筛早诊

许镒洧表示,尽管食管癌的筛查方式是无痛胃镜,但相比于其他癌症做CT或B超等筛查方式,无痛胃镜这种侵入性的方式人群接受率较低,加上内镜医生人力不足,筛查成本高等原因,早筛早诊的推广力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他呼吁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要定期做筛查:

1、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

2、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病史。

3、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4、患有慢性食管炎、巴雷特(Barrett)食管、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疾病。

5、有食管的癌前病变病史。

南方+记者 张晓宜

【作者】 张晓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评论